云杰通信助您了解行業,全方位掌握國際互聯網最新資訊
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是高性能電信網絡中的一種機制,該機制可將數據從一個網絡節點引導到另一個網絡節點并將其承載。MPLS使在遠程節點之間創建“虛擬鏈接”變得容易。它可以封裝各種網絡協議的數據包。
MPLS是一種高度可擴展的,與協議無關的數據傳輸機制。在MPLS網絡中,為數據包分配了標簽。數據包轉發決定完全由該標簽的內容決定,而無需檢查數據包本身。這允許使用任何協議在任何類型的傳輸介質上創建端到端電路。主要好處是消除了對特定數據鏈路層技術(如ATM,幀中繼,SONET或以太網)的依賴,并且消除了需要多個第2層網絡來滿足不同流量類型的需求。MPLS屬于分組交換網絡家族。
MPLS在OSI模型層上運行,通常認為該層位于第2層(數據鏈路層)和第3層(網絡層)的傳統定義之間,因此通常被稱為“ 2.5層”協議。它旨在為基于電路的客戶端和數據包交換客戶端提供統一的數據承載服務。它可用于承載許多不同種類的流量,包括IP數據包以及本機ATM,SONET和以太網幀。
MPLS的最廣泛使用的功能之一允許語音和視頻等實時應用程序以更高的服務等級運行,從而使其具有比非實時應用程序(例如瀏覽和電子郵件)更高的優先級。較早的專用網絡WAN使用幀中繼或ATM網絡協議。這些專用網絡中的大多數都將遷移到MPLS,主要是為了整合單個IP網絡上的所有應用程序。
OSI參考模型包含七個層。底層是第1層,即物理層,頂層是第7層,即應用程序層。物理層與電纜,機械和電氣特性有關,而第二層(數據鏈路層)與幀格式有關。數據鏈路層的示例是以太網,PPP,HDLC和幀中繼。數據鏈路層的重要性僅在于兩臺計算機之間的一條鏈路上,而沒有超出。這意味著數據鏈路層標頭始終由位于鏈路另一端的計算機代替。第三層(網絡層)與端到端的數據包格式有關。它在數據鏈接之外具有重要意義。在第3層運行的協議的最著名示例是IP。
MPLS適合什么地方?MPLS不是第2層協議,因為第2層封裝仍與標記的數據包一起存在。MPLS也不是真正的第3層協議,因為第3層協議也仍然存在。因此,MPLS不太適合OSI分層。也許最容易做的就是將MPLS視為2.5層并加以處理。
文章標題:《mpls工作在osi模型第幾層?》
作 者:云杰小編。本文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學習參考:http://www.lulutops.com/showinfo-114-2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