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杰通信助您了解行業,全方位掌握國際互聯網最新資訊
OSI模型中的WAN
WAN操作主要集中在物理層(OSI層1)和數據鏈路層(OSI層2)上。WAN訪問標準通常描述物理層交付方法和數據鏈路層要求。數據鏈路層要求包括物理尋址,流控制和封裝。
WAN訪問標準由許多公認的機構定義和管理:
1.電信行業協會(TIA)
2.電子工業聯盟(EIA)
3.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4.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第1層協議描述了如何提供與通信服務提供商的服務的電氣,機械,操作和功能連接。
第2層協議定義了如何封裝數據以傳輸到遠程位置以及傳輸結果幀的機制。使用了各種不同的技術,例如點對點協議(PPP),幀中繼和異步傳輸模式(ATM)。這些協議中的一些協議使用相同的基本框架或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機制的子集。
大多數WAN鏈接都是點對點的。因此,通常不使用第2層幀中的地址字段。
通用WAN術語
WAN與LAN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公司或組織必須訂閱外部WAN服務提供商才能使用WAN運營商網絡服務。WAN使用運營商服務提供的數據鏈接來訪問Internet,并將組織的不同位置相互連接。這些數據鏈接還連接到其他組織的位置,外部服務和遠程用戶。
WAN的物理層描述了公司網絡與服務提供商網絡之間的物理連接。圖1-13說明了通常用于描述WAN連接的術語:
1.客戶駐地設備(CPE): CPE由位于企業邊緣的設備和內部布線組成,并連接到運營商鏈接。訂戶(即客戶)擁有CPE或向服務提供商租用CPE。在這種情況下,訂戶是安排服務提供商提供的WAN服務的公司。
2.數據通信設備(DCE):這是EIA術語。ITU也稱為數據電路終端設備。DCE由將數據放入本地環路的設備組成。DCE主要提供一個接口,用于將訂戶連接到WAN云上的通信鏈路。
3.數據終端設備(DTE):這些客戶設備傳遞來自客戶網絡或主機的數據,以通過WAN傳輸。DTE通過DCE連接到本地環路。
4.分界點:此點建立在建筑物或綜合大樓中,以將客戶設備與服務提供商設備分開。物理上,分界點是位于客戶房屋內的電纜接線盒,該接線盒將CPE布線連接到本地環路。通常將其放置在便于技術人員訪問的位置。邊界點是連接責任從用戶更改為服務提供商的地方。出現問題時,有必要確定用戶還是服務提供商負責故障排除或維修。
5.本地環路:此環路是將CPE連接到服務提供商的CO的實際銅纜或光纜。局部環路有時也稱為最后一英里。
6.中心局(CO): CO是將CPE連接到提供商網絡的本地服務提供商設施或建筑物。
7.收費網絡:此網絡由WAN供應商網絡內部的長途全數字光纖通信線路,交換機,路由器和其他設備組成。
文章標題:《OSI模型中的廣域網運營》
作 者:云杰小編。本文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學習參考:http://www.lulutops.com/showinfo-114-3036-0.html